公务员涨薪不该是舆论场中碰不得的禁忌
公务员涨薪不该是舆论场中碰不得的禁忌
Category :免费舆情分析报告
Time ::2016-11-05
Client :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一篇关于基层公务员工资结构调整的文章提到了“自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几乎十年没有调整”、“去年以来,借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国才实现了一次人均涨幅为300元的普涨”等公务员工资调整的基本事实,并无意外的,评论栏里多是不平之音。

  这与今年年初《青年报》舆情监测室的抽样检测结果相契合——2000多条网络留言中,近7成网民反对公务员涨薪;这也与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在两会期间提出公务员提薪提案后立即引来大量网上骂声的戏码如出一辙。

  一边是民意对公务员涨薪的抵触,一边是公务员加薪的呼声也逐渐抬头。

  “八项规定”实施之后,由于福利大幅消减,公务员群体要求加薪的呼声不断,如何用工资收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已被各级政府提上日程。

  国务院近期还下发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工资制度,实施差别化激励办法,建立阳光化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

  通俗点说,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要调整,该限制的限制,该规范的规范,但是该激励的也要激励,该涨的也要涨。

  但由于多年来公众持续的反对之声,已经让公务员涨薪这一话题成为舆论场中碰不得的禁忌,短期内的每一轮调整,相信也很难跳出“谁提涨薪,谁必被骂”的怪圈。

  公务员工资制度该不该调整?高薪养廉有没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或者说最起码是值得一试的。

  那么民意呢?民意怎么办?

  有人说,这是“仇官民意”。但“仇官民意”由何而来?为什么公务员涨薪的话题总能触碰到老百姓敏感的神经线?原因有两点,一是以往公务员薪酬待遇体系不规范,津贴补贴泛滥,给老百姓留下负面印象;二是众多公务员自身形象和实际行动与人民公仆的定位不相符、与高薪不相称。

  “八项规定”实施之后,公务员的津贴补贴被大量取消,不当福利也大幅消减,接下来,要改变老百姓的固有印象,尊重民意,还需要每一个公务员提高服务人民的意识,多做实事,以实际行动论证涨薪逻辑的合理性,让给自己发工资的纳税人体验到来自公务员的尊重,让人民公仆所服务的对象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让老百姓觉得高薪养廉“物有所值”,让公务员涨薪不再是舆论场中碰不得的禁忌。